走进学院
学院资讯
学生培养
科研动态
40+

科研项目

10+

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

5+

待孵化创新创业企业

研究方向
AI 核心
AI 核心
下一代模型构架、新型优化算法、强化学习、AI安全伦理、具身智能、AI系统等
AI x 自然科学
AI x 自然科学
AI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和应用,主要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包括医疗)、科学计算等
AI x 社会科学
AI x 社会科学
AI在社会科学和行业中的应用,包括教育、金融、治理安全等
相关资讯
2025-09-05
“AI+制药”中关村两院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达成战略合作 赋能药物研发
2025年9月5日,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两院”)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聚焦“AI+制药”前沿交叉领域,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实施人才联合培养计划以及开展科研协同攻关,共同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突破性应用,为解决全球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研发和流行病的防范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AI+制药”中关村两院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达成战略合作 赋能药物研发
科研创新
2025-09-01
AI Infra联合实验室发布:首个为具身智能而生的大规模强化学习框架RLinf!中关村两院与无问芯穹等重磅开源
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无问芯穹等机构重磅推出开源RLinf:首个面向具身智能“渲训推一体化”的大规模强化学习框架。“AI Infra联合实验室”是由中关村两院与无问芯穹三方共建的产学研协同平台,聚焦AI底层技术攻关、重大课题研究与高端人才培养,致力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生态发展。
AI Infra联合实验室发布:首个为具身智能而生的大规模强化学习框架RLinf!中关村两院与无问芯穹等重磅开源
科研创新
2025-08-12
FusionGen,让大脑信号 “变多” 的黑科技来了
象一下,一位瘫痪病人,只需在脑海中想象“抬手”,轮椅就能应“想”而动;你无需说话,只需集中注意力,电脑就能直接“读懂”你的想法——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脑机接口(BCI)技术正在努力实现的未来。脑机接口通过脑电图(EEG)捕捉大脑活动信号,在大脑与外部设备间搭建直接通信通道,在医疗康复、认知评估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这个充满希望的技术,却长期被两个“拦路虎”困扰:大脑信号太难采集,且每个人的信号差异太大。 最近,由北京中关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
FusionGen,让大脑信号 “变多” 的黑科技来了
科研创新
2025-08-02
让AI长出“透视眼”:用扩散模型突破生物医学成像盲区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中关村学院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联合研究团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IF=9.8)上发表文章 "D-STAR: Diffusion-based Sparse Tomographic Angular Recovery for Isotropic-Resolution Photoacoustic Imaging"。该工作用最少的角度采样,破解了光声/超声成像中那道“分辨率各向异性”的瓶颈。
让AI长出“透视眼”:用扩散模型突破生物医学成像盲区
科研创新
2025-07-22
“科小新” 来了!打破知识高墙,重构科学探索新维度
在知识更迭瞬息万变的时代,传统科普的“时差”与单一呈现方式,正成为大众触摸科学前沿的阻碍。如何让科学普及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科小新”给出了极具前瞻性的答案——以零时差传递科学新知,借文生元宇宙重塑学习体验。这不仅是科普模式的创新,更是一次对科学教育本质的重新定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科小新”的世界,探寻科学普及的未来图景。
“科小新” 来了!打破知识高墙,重构科学探索新维度
科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