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周五)上午,北京中关村学院党委副书记任增霞、合作与发展部副部长邵帅带领30余位学生走进华为北京研究所,近距离感受全球顶尖科技企业的创新力量。本次活动以“科技创新与未来探索”为主题,通过展厅参观、技术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华为在人工智能、算力硬件、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同时也领略了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与研发氛围。
走进华为:感受科技巨头的创新基因
师生们抵达华为北京研究所(简称“北研所”)。作为华为在中国北方的重要研发基地,北研所成立于1995年,业务涵盖IP研发、手机核心研发、高端技术攻关等领域。
在华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首先参观了华为展厅,近距离体验了华为在ICT基础设施、终端业务、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从昇腾AI芯片的强大算力,到盘古大模型的行业应用,再到华为车BU业务,每一项创新都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华为在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前瞻布局。
深度交流:聚焦AI、算力与未来科技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华为的技术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昇腾芯片、具身智能、ICT基础设施等话题,与师生们展开深入探讨。
-
人工智能与盘古大模型:专家介绍了华为如何通过大模型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以及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突破。
-
昇腾芯片与算力硬件:作为华为自研的AI芯片,昇腾系列如何支撑起庞大的AI计算需求,成为国产算力的重要支柱。
-
具身智能与华为车BU: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华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变革。
师生们积极提问,就技术落地、行业趋势、职业发展等话题与华为专家进行了热烈互动,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北研所印象: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研发圣地
除了技术交流,华为北研所的园区环境也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位于西山脚下、稻香湖畔的北研所,拥有四季宜人的自然景观,为研发人员提供了舒适且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这种“科技+人文”的氛围,正是华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关键之一。
学生感悟
曾翊晨——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参观华为北京研究所。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对华为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印象深刻,感受到技术与现实场景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在会议交流环节中,研究员的精彩讲解让我对华为的硬件、软件和算力设施,以及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生态布局方面都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这次参观拓宽了我的视野,同时也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不断努力。
周庚显——今天来到了华为的北京研发中心进行参观和学习。研发中心的大厅非常有气派,陈列着众多雅致的家具与装置,随处可见的艺术品也营造了一股文艺气息。了解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和对研发的注重,感受了华为方案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将软硬件协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产力和生成效率、赋能各种场景。看到了华为鲲鹏、昇腾等国产算力基础设施的最新进展,对国产化的模型训练、推理和应用的生态更有信心。在AI4S的方面,华为在众多科学领域进行适配和优化,为很多领域科学问题从硬件到模型提供了全栈式的方案;研发中心展现了丰厚的研究底蕴,提供丰富的项目和课题与基金,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为攻克各领域核心问题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钟千有——在当今AI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今日有幸参访华为北京研究所进行交流学习。华为公司以"行胜于言"为核心行动准则,秉持"携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的战略理念,通过打造"安全可信、数字包容、绿色环保、和谐生态"的未来科技图景,让我深感钦佩。当讲解员说到当前人类已迈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智时代时,我深刻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时代脉搏。数智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电力等新兴治理和服务形态的蓬勃发展,生动诠释了"AI赋能千行百业"的深刻内涵。身处北京中关村学院,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军,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伟大的技术变革时代,我们必须勇立潮头、与时俱进,为AI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负这伟大的时代!
吴倩云——参访华为深悟“行胜于言”真谛。城市指挥中心以AI为治理中枢,实时优化城市脉搏;盘古矿山大模型重塑高危行业,用算法守护安全与效能;沙特红海项目依托数字能源构建全球零碳标杆。三大场景印证“AI释放生产力”非虚言——技术扎根产业痛点,将算力转化为切实的生产革命。此行最深感触,是华为对“携手构建”的践行。技术孤岛无法应对复杂世界,唯有开放生态才能激活全局价值。作为AI研究者,我重新校准了学术与产业的坐标。真正的突破不在实验室的孤立精度,而在技术穿透产业场景的深度,以科技之能,躬身共筑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邵逸禹——今天上午,我们有幸走进了恢宏大气的华为北京研究所,沉浸式体验了华为在多个前沿领域的卓越成就。展馆全面展示了华为在AI算力集群、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会议、智慧能源、智能教育以及智能医疗等领域的领先技术和创新应用。此次参观中,华为MindScience支持的开源模型,特别是通用物理、材料和流体力学模型,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模型不仅体现了华为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深厚实力,也预示着其在推动开源生态发展、加速科研创新的积极努力。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与国内高校的紧密合作在报告中得到体现。作为北京中关村学院和东南大学的学生,我详细了解到华为与东南大学的深入合作,并获悉华为同样高度重视与北京中关村学院的合作机会,致力于共同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次难忘的科技探索之旅
本次“走进华为”活动不仅让师生们近距离接触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也让大家对华为的企业文化、技术布局和行业影响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驱动未来。北京中关村学院“院意亿企”系列活动将持续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助力师生拓展视野、探索前沿,为未来的科技发展与职业成长注入更多灵感与动力!
期待下期再见!